网站建设这是亚洲中文传媒最早上网的新闻网站之一(图)网站外链建设可以提升网站权重
2022-10-21
赵薇
1995年,中新社香港分社提出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改造外播系统,注册了“”域名,开始创办“中新网”。据了解,这是亚洲中文媒体最早上线的新闻网站之一。当时我在香港分公司的摄影部工作。为了完善图片的外部供应渠道,我密切关注了腾云网络李新洲等同事正在开展的互联网接入项目。
1996年初,在中新社年度工作会议上,香港分社社长王进喜报告了新闻网站的成立。有机构领导对此事表示不赞成,认为在网上发布新闻信息会影响海外报刊对中新社文章的采纳率,建议当天的新闻文章不准上网。此后,中新网以发布新闻稿为主,页面内容相对单一,传播和外部影响有限。
1997年,隶属于中新社侨务系统的《华盛月刊》通过互联网开辟了新的传播领域。4月,申请了“”域名。得益于高刚主编和邓欣欣的开创性工作,能够了解国外新闻和传播趋势,网站焕然一新。
1998年初,新任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向海内外华侨华人致新年贺词。网站访问者越来越多,影响力大增,成为国内知名的新闻网站。
中新社领导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提出在北京建立中新社网站。有关部门提出了网站建设的技术方案。根据国内外相当规模的网站建设经验,一般需要几千万到上亿元的投资。估计新网的建设至少要花费千万元。但是,这远远超出了中新社当时的财力,该社领导当时也无法做出决定。
五六月份左右,副总编辑林安文找我,说因为我在摄影部有建照片库的经验,机构领导建议我带头研究怎么建中新网尽快在北京。我对互联网不熟悉,只是觉得它很重要,所以我同意了。我先去华盛新闻拜访了有过建站成功经验的高刚和邓欣欣,然后又去拜访了在香港分公司建站刚调回来的李欣洲和张明欣到总公司了解情况。(新浪网前身)、瀛海卫等网站咨询,
一个多月后,我和社领导讨论了两点意见:一是中新社在国内外都有分社,编辑编辑多,新闻网在新闻信息资源方面有很大优势。方、瀛海卫等门户网站是无法比拟的。中新社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扩大中新社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其次,新闻网站需要大量投资,中新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滚动方式。发展规划初期投资少,逐步由小到大网站模板,由简单到完整。我们估计网站建设初期投资200万元左右即可入手。
要创建中新网,首先要有一个人。我首先询问了在香港分公司有建站经验的李新洲和张明新;然后我找到了人力资源部的新人赵强,因为听说他对互联网很感兴趣,正在做一个网站;我们招募了叶辰和崔思恩,我的6个人,开始筹备成立中新网:李新洲负责注册域名和解决上网渠道等技术问题网站建设,张明新负责网络稿件的选编,赵强负责网页设计。和生产,叶辰负责设备管理和稿件上传,而小崔负责页面更新和日常事务。因为我还是摄影部的主管,所以我在网站建设中只起到协调作用。
中新网成立之初,还没有工作场所。后来我在中新社八楼找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堆放着广播和电影设备(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工作场所。
新闻网站建设面临的最大资金压力是互联网接入和设备的投资。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专用的高速(光纤)通信线路和专用的网络服务器。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日常开支。在中新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最小的投资方案:租用服务器磁盘空间,在北京电信局共享通信带宽。这只是一种懦弱的做法,但它可以启动网站。我们相信,只要孩子能出生,他就会长大。中新网开播时只花了80万元左右。
1998年11月,北京中新网的筹建准备工作已全部到位,12月,专页试上网。经过一些试验和调整网站建设,以及机构领导的多次批准,1999年1月1日,在北京注册的域名为“”的中国新闻网正式上线。中新网一出现,就引起了国际媒体和海内外网友的关注。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在摄影部,我要主持和策划一系列的摄影报道任务,所以很难兼顾中新网的工作。这时,该社的领导决定将中新网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成立,并从总编辑处调来孙永亮主持中新网的工作。此后,中新社工作人员不断丰富,网络版面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通过与新浪、雅虎等门户网站的合作,发挥了中新社的资源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中新社健康了。成长并不断壮大。
2000 年 8 月和 9 月,我工作的摄影部主任即将辞职。结合我在摄影系建立图片库的经验,以及对互联网的不断提高的认识,我就“中国新闻摄影网”的成立向机构领导写了一份报告。在我看来,中新社有几十万的数字化图片资料。该机构的摄影师和相关摄影师每天都会提供大量的新闻照片。中国新闻图片网的成立和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扩大中国新闻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机构领导很快批准了我关于成立“中国新闻图片网”的报告。这时我也在办理退休手续,我提议把刚从日本分公司归来的刘立生调到福建分公司到北京负责这项工作。因为1999年我去日本的时候,得知他已经开始在日本的互联网上建站,实战经验难得。黄庆红从华盛新闻调来负责技术装备,编辑胡玉芳也调来了。我和我一起成为了中新摄影网成立的基本成员。
建立中新图片网,总公司只提供工作场所,资金、设备等编辑人员全部由网站自行处理。首先要做的是筹集资金。这时,一个华裔美国人准备在美国建立一个介绍中国的网站,他需要很多关于中国的图片。我们与他们协商,达成协议,中新图片网将为他们提供10,000张数码照片,他们将向图片网支付5万美元的图片版税。如果交易成功网站建设,这笔钱将解决购买设备、设计页面、开线、在线发布等成本。几个新聘请的编辑加班加点地扫描了合作伙伴要求的张图片。
2000年底,图片网的建设基本完成。经过网上调试,2001年1月1日,中国新闻图片网正式上线。当时,图片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网站的日常开支,还开始将部分营业收入上缴总公司财务。很少见到这样一个投资少、回报快的新闻网站。
那年我从中新社退休。我参与了中新社两个网站的创建,但我只是一个过客和旁观者。这两个网站取得的成绩,主要有赖于在职同事的勤奋努力和创造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