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获特大仿冒人社等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证诈骗案
2024-04-07
新华社记者 刘一展
无需培训或考试。 只要交钱,就可以“买到”各种职称、学历等证书……近日,在公安部指挥下,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破获一个特大假冒网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国家机构。 涉及制作和销售虚假证书的欺诈行为。
公安机关近日已查明涉案人员近百人,查获涉案资金350万余元,并查获假证件。 他们揭露了一条包括网站建设、线上推广接单、线下处理假证书在内的庞大欺诈产业链。 捣毁一个长期利用互联网制作、销售各类虚假证件的大团伙。 初步发现,有3.4万余人申请伪造证件,涉及劳动人事、科教文卫医药、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网站开发
2016年9月,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发现,一些不法网民模仿有关部门官方网站,建立虚假的“中国教育网”、“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厅通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网”、“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网”等,发布各种官方“通知、通告”等信息,随后将线索移交给南通市公安局侦查。
“假冒网站与官方网站极其相似,普通人很难辨别真假,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犯罪嫌疑人针对考生等特定网民宣传证书申请,声称“免试申请”、“可查真证书”。官方网站。” 申请证书的网民身份信息将录入该虚假网站,以供申请证书的网民核实和查询。
“先找建筑公司网站模板,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代职称申请和审核,不需要培训、考试就可以申请,问问对方是否需要。” 犯罪嫌疑人苏某表示,如果对方需要,就给他发一些文件。 包括所需手续及相关费用。
办案民警唐玉玉表示,培训公司收到业务后,会将信息整理后送入制证环节。 两三个月后,证书和查询网站就可以发送给申请证书的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马某一人帮助该团伙制作了12个模仿官方网站的假网站。 “网站建成后,他们陆续上传了一些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和证书。” 唐宇宇说,申请人只要登录他们提供的网站就可以查询自己的证件信息,所以有的申请人没有等到警方找到他们。 后来我发现这个证书是假的。
“培训”机构招揽业务,形成假证办理一站式流程
“中级职称9800元,高级职称1000元,如果对方还价,还能便宜一两千元。” 犯罪嫌疑人苏某交代,自己此前经营一家培训公司,2013年开始制作假职称证书。“当时有客户索要证书,看到有利润可赚网站开发,我就开始收集并关注”。在线获取此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苏某在某小区网上认识了吴鑫,对方表示可以帮他考个职称。 2013年,两人第一次“创业”。 “当时我向这个人收取了办证费用网站开发,给了他5000元。” 苏说道。
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沙俊斌表示,市场对“证”的需求不小。 这个需求会被各个培训机构、教育公司等单位发现,然后在互联网上找到有共同需求的人。 群体聚集,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最下游是需求方,最上游是有能力申请证书、在网上发布假证书信息的人。上下游环节不同,有钱可以去。”在每个链接中进行。” 沙俊斌说道。
“从‘地摊’变‘精品店’”是办案民警对此类诈骗行为的比喻。 现在,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将“证书+电话号码”喷在墙上,而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 犯罪团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网络结构。 除核心成员外,外围人员结构松散,较为隐蔽。
经查,该团伙的诈骗活动流程为:培训机构向转接人员提出证书申请要求,并将证书申请人员的信息传递给转接人员。 转接人员收到需求后网站建设,一方面汇总证书申请人员信息,安排线下人员制作; 另一方面,他们会将证书申请人员的信息发送给虚假网站的制作人员,网站制作完成虚假网站的制作和证书的申请。 上传和维护人员数据。
虚假“专业资质”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我从2012年3月左右开始制作假证书,到2016年初,我已经制作了大约三四千份。有工程、会计、经济、医学、教育,基本是中级和高级证书。” 犯罪嫌疑人罗某说道。
记者了解到,该案揭露了网站建设线上推广接单、线下假证处理等人员复杂、行为隐蔽、利润巨大的大规模诈骗产业链。
“为加强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监管,我们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目录之外的职业资格一律不予许可和认可。 除入门级职业资格外,目录中的职业资格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行业协会、学会等不得变相开展资质许可和认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逐步建立证书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现有职称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审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防止证书造假。
“本案查获的假证件、假印章数量惊人,一些人通过申请假证件获得所谓‘职业资格’,一旦炒作得逞,将严重威胁社会诚信和公平正义的底线。”如果他们进入相关重要行业,也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给社会政治稳定带来重大隐患。”专案组组长、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吴忠灿表示,犯罪分子投机取巧,通过申请虚假证件获取职业资格,损害了考生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公安部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对假冒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冒国家机关网站的行为进行全链条打击。依法制止假证件,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试图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相应的资质证书和证书,不要触碰法律底线。